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专栏 > 安全保密

机关单位保密制度“休眠”致泄密
2022/4/20 13:55:21 点击:4228 打印

 

根据保密法第七条,机关单位应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,健全保密管理制度。一个单位保密管理的好坏,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为制度是否健全。但有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,一方面奉行制度“第一”,另一方面又放任制度“休眠”,导致泄密案件频发。

案件回放

2018年7月,有关部门发现,A涉密单位组织处工作人员刘某在文件柜中存放了6份绝密级文件复印件,涉嫌违规复印。

经查,上述复印件形成于2003至2005年间。刘某称,这些文件并非其所复印,而是由组织处时任处长王某在退休前转交,其为写材料作参考,就一直保留在文件柜中。经核实,相关文件还历经其他几名保管人,但因时间久远、人员流动,现已无法查明违规复印责任人。案件发生后,有关部门对刘某进行诫勉谈话和通报批评,责令作出深刻检查,取消2018年度评优资格。

A涉密单位制定出台了30项保密制度,其中就包括《文件复印管理办法》,规定涉密文件复印须报部门负责人审批,对每份复印件编号、签收和统一管理,确保知悉范围最小化。但由于各部门均配有复印机,工作人员也可随意出入复印室,实际上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,导致大范围存在文件复印不审批、不登记、不清退的情况,泄密隐患严重。

办案人员还发现,不少机关单位也存在类似情况。保密制度出台后,在内部发文件、开学习会,只是“贴在墙上、挂在嘴上”,就是没有“落实到行动上”。对于陷入“休眠”的保密制度,其存在意义就只剩下形式和数量,发生泄密案是迟早的事。

榜单:保密制度“休眠”的危害

1.破坏工作氛围

培养保密工作氛围,必须在执行制度、遵循制度的实践中进行。如果制度变成“一纸空文”,势必对整个单位的工作氛围都产生负面影响。

2.助长不良风气

如果一个单位对保密制度“光制定、不执行”,或者“重制定、轻执行”,即使制定得再多、再好,也必然会助长不良风气。

3.影响管理权威

只要制度有一个地方没有执行到位,就会令人质疑,进而产生对保密工作机构的信任危机,保密管理也将变得难上加难。

路径:唤醒“休眠”的制度

做到“三个抓”

一是抓态度。明确制度建设不是做摆设、应付检查考核,而是为了贯彻执行、解决问题。

二是抓认识。必须时不时拧拧螺丝、敲敲脑壳,形成“保密制度必须执行”的统一认识。

三是抓落实。保密工作机构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定的意志力,理性分析、耐心讲解,采取有效措施,切实克服实施阻力。

做到“三用力”

一是在关键环节上用力。围绕节点、突出重点、疏通堵点,绝不在执行的节骨眼上搁浅。

二是在问题导向上用力。阻力多源于内部,保密工作机构不能看到意见大、执行难就妥协,必须一以贯之。

三是在监督检查上用力。对不予执行、执行不到位、敷衍塞责等行为坚决纠正,对违反保密制度的行为坚决问责。

做到“三精准”

一是精准契合实际。制定保密制度不能机械照搬上级规定,须突出操作性,做到“上接天线、下接地气”。

二是精准执行到底。要明确制度执行主体和监督主体,启动实施程序,一直抓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三是精准抓好整体落实。发现问题不能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,要以点带面、层层突破,通过抓住一项制度的执行,推动整体保密制度落实。



来源:“保密观”微信公众号作者:姚斌